航母上的人工智能,航母上的人工智能是什么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航母上的人工智能,以及航母上的人工智能是什么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现在没有看到在航空母舰上发展主动钩挂舰载机的阻拦系统呢?
  2. 大型预警机技术含量太高,中国航母可以用无人预警机代替吗?
  3. 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4. 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究竟有多强?

为什么现在没有看到在航空母舰上发展主动钩挂舰载机的阻拦系统呢?

主动钩挂阻拦系统,小编还没有听说哪个国家对此有所讯息,当然我们不能对此臆想。目前世界上主要是一种类似于被动式的钩挂舰载机阻拦系统,也就是飞机降落时抛出尾钩,使之钩挂住阻拦索来达到快速减速的目的,当然这种系统最为成熟,也深受各大国青睐。但最近随着垂直起降战机F-35的问世,类似于美国的“福特”级和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都将搭载垂直起降战机。(战机在航空母舰上进行降落)

航空母舰上的阻拦系统,毋庸置疑就是将高速飞行的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甲板上拦停。

阻拦系统主要包括阻拦索,滑轮组,导轨,拦阻网,压缩、缓冲气缸等组成。而这其中最主要的部件当属阻拦索,一个阻拦索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舰载机是否能够安全降落在航空母舰甲板上,也被誉为舰载机的“生命线”。目前国内外各型航空母舰上采用的主要是MK7型液压缓冲式阻拦系统。该系统在着舰区布置了3~4条阻拦索,通常第一道阻拦索布置在距离飞行甲板末端约50米处,而且每道阻拦索之间的距离约为15米,一般阻拦网设置在最后两根阻拦索之间。当飞机从空中准备着舰时,航空母舰上的阻拦系统就会启动,然后飞机放下起落架、襟翼以及尾钩,一旦舰载机着舰,尾钩就会勾住其中一根或者数根阻拦索,这时阻拦索给飞机施加一个反方向的力,让飞机速度快速降下来,直至静止。飞机静止之后绳索由于内部产生的内力使得飞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这时阻拦索自动脱离,准备下一次阻拦。但如果一旦未阻拦成功,舰载机将迅速提高速度再次起飞。当然这套阻拦系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根据飞机的重量来选择控制阀的初始开口大小,得以让重量不同的舰载机在相同的距离内被拦住。(“福特级”航空母舰的阻拦系统)

当然还有部分航空母舰甲板没有安装阻拦系统,基本上就是采用了垂直起降。

垂直起降也就是飞机能够不需要跑道进行的起飞和着陆。能够进行垂直起降的飞机大都具备一个动能强劲的发动机,垂直起降是依靠发动机产生向上的推力来平衡飞机所受到的重力来达到起飞的目的,就单单发动机这一项技术就足以让很多国家望而却步,目前就只有美国,英国和俄罗斯走在前列。其中比较出名的战机有美国的F-35战机,英国的“鹞式”战机,俄罗斯的雅克-36战机。(美国F-35战机的垂直起降技术)

当然垂直起降同样优劣势并存。优点:起降平台可以灵活多变,同时甲板面积也不需要太大,可以极大的降低战机的风险。缺点:起降过程中消耗太多燃料,航程就会大打折扣,作战半径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武器弹药载荷也会减少。(辽宁号航空母舰)

当然目前很多国家均装备有航空母舰,但多为中小型,这也就极大的限制了舰载机的数量,而且甲板面积有所限制,再加上阻拦索拦截对飞机造成的巨大伤害,都引导着各国科学家研制更先进,更柔和的飞机回收系统。

大型预警机技术含量太高,中国航母可以用无人预警机代替吗?

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占有重要位置,曾经一位军事专家说过:“如果你拥有预警机,即使你的战机数量仅有敌人的一半,也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我国在研制预警机之初,竟被美国摆了一道,严重影响了我们研制预警机的速度。为此我们下定决心一定研制出国产预警机,但是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一次试验中牺牲了40多名科研人员,对我国影响很大,最终我们还是研制出了空警2000预警机,而它还被人们称为“争气机”。

现在我国预警机水平已经领先美国一代,而八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上,我们首次公开了JY-300无人空中预警监视系统,JY-300又称无人预警机,而且还是全球第一款无人预警机,不亚于在无人机和预警机领域发生一场大震动。

众所周知,现在非航母舰艇采用预警直升机提供空中预警应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威胁,但是如果加装预警直升机肯定会影响到反潜直升机数量,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而我国研制的JY-300将解决海军非航母舰艇所面临的空中预警难题。

JY-300采用机身两侧和机翼前缘贴片式雷达,实现了雷达天线与无人机一体化,既保证了雷达探测能力,又不太会影响无人机的气动布局,一举解决了无人机无法安装雷达与影响气动布局等难题。

JY-300具有技术领先和搭载平台多样化等优势,尤其是采用的贴片式雷达,其技术更是领先美军两代以上,同时不仅能够上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还能搭载在一般的水面舰艇上。同时还加装了我国研制的高性能宽带数据链,及时为水面舰艇传递情报信息,引导舰空导弹及时防空,超音速反舰导弹将无处可藏,进一步提高舰艇的防空实力。

不过根据JY-300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它还是有一定缺陷的,就是需要为雷达提供大量能量,要想让JY-300探测距离更远,那么就必须换装大平台。目前,我国无人机和雷达技术都不存在啥问题,将很快研制出大型无人预警机。

如果我国成功将其量产,并装备部队,那将极大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同时我国研制的无人预警机,将引领预警机的新潮流。

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滑跃起飞因为技术要求低、省钱的优点帮助了很多国家实现了航空母舰梦,但是缺点是带来的效率上的严重降低。所以在选择舰载机起飞方式上,大国尽量还是选择弹射器弹射起飞。我知道有很多朋友根本不会看文章直接就说我“酸”,他们觉得滑跃起飞根本不可能有优点,我们用滑跃就应该是“渣”,其实如果抱着这种“拿着结论驳论点”的想法那么其实可以不用看了。

关于滑跃起飞甲板的定义就不用详细多解释了吧,飞行甲板直通方向前端向上翘起一个角度。就目前来看,世界上现役以及近期退役的所有轻型航空母舰都是带滑跃起飞甲板,可以说是轻型航母的“标配”,包括英国“无敌”级、意大利“加里波第”和“加富尔”、泰国“扎克里纳吕贝特”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就连现在新造的所谓“两栖攻击舰”和“战略投送舰”也配备了滑跃飞行甲板兼顾垂直起降战斗机操作。

而除了轻型航空母舰之外,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中型)、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重型)、中国“辽宁”号(重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重型)航空母舰也都是选择了滑跃起飞模式,只是中俄印三国的航空母舰是搭载固定翼常规起降战斗机,而其他的都是携带STOVL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可以这么说,世界上除了英法之外其他所有现役航空母舰都没有弹射器。

从优点开始说吧,如果滑跃起飞真的像某些网友认为的一无是处完全是“渣”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用?所以滑跃起飞肯定是有他的优点,至少对一个国家来说选择滑跃起飞能达成自己拥有航空母舰的目的,比什么都没有强。

总结来说滑跃起飞就是一个字:省。省时间、省空间、省排水量、省动力,最后指向省钱。

技术要求低:滑跃起飞仅仅依靠舰体本身就可以实现舰载机起飞动作,不需要再单独研制弹射器。而弹射器本身技术要求极高,下图为美国C-13-2型蒸汽弹射器断面,实际这种弹射器的气缸是由多节缸体组合而成,整个缸体还需要频繁的接受高温高压蒸汽的侵蚀,所以缸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都是极大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底蕴。而弹射器由于是频繁运动机构,对其实际可靠性只能靠大量的载荷试验进行验证,然后不断进行改进,整个周期可能要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时间。

这样弹射器的研制和加工是极为耗时耗力的,这就导致航空母舰本身的研发周期过长,如果硬要直接发展带弹射器的航母只会严重拖后航空母舰的进度。就目前来看,世界上有能力自主研制并生产弹射器的国家只有美国,而英俄两国只能说有技术储备。苏联选择的是先建造“库兹涅佐夫”号又发展了带弹射器的“乌里扬诺夫思克”号。中国也是先用滑跃的“辽宁”和002,继而发展了电磁弹射器的003。

可靠性高: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机构越复杂出现故障的概率越大、可靠性越低。但滑跃起飞只需要借助飞行甲板前端的上翘角度,没有其他额外的机构。而弹射器本身机构十分庞大,仅蒸汽部分就包括储汽筒、储汽筒充气阀与排气阀、加热槽,其他阀和管道。而弹射发动机系统又包括弹射阀装置、弹射发动机活塞、弹射发动机汽缸、水力制动缸、往复车、汽缸密封带等。复杂的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保养,一旦战时出现故障那么就会停止舰载机起飞作业,而滑跃起飞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弹射器本身结构复杂占用大量空间和排水量,就以C-13-2型蒸汽弹射器为例,全套弹射系统占用空间1133立方米,重量538吨。就装4条弹射器,占用总空间就达到4500立方米,占用排水量超过2000吨。滑跃起飞同样不存在空间占用的问题,节约的空间和排水量可以搭载更多的弹药和航空燃油,提升持续作战时间。

动力系统负担小:不管是蒸汽弹还是电磁弹最终的能源来源都是舰上动力系统。就以C-13-2蒸汽弹射器为例,一次弹射需要消耗700公斤淡水,动力系统要为此次弹射消耗2680MJ能量,间接消耗了舰上的燃油。而且蒸汽弹射器消耗了大量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以30节航速航行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进行8次弹射后航速就下降到22节,此时就需要停止弹射作业恢复蒸汽轮机蒸汽压力。对于滑跃起飞的航空母舰,因为没有弹射器,动力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弹射器分走的输出功率,也不会因为大量弹射作业导致的航速下降。

省钱:其实最后都是指向省钱,这是最直白的表征,这样不需要花钱研发弹射器、不需要花钱采购弹射器、不需要弹射器维护人员、动力系统不需要那么大功率……对于航空母舰来说,如果不用弹射器那么整体的设计、采购和未来维护费用直接大幅度降低。美国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使用的电磁弹射器研发费用30亿美元,单条采购费用1.5亿美元,平摊研发成本后以每艘4条弹射器配置总成本就增加10亿美元。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就因为弹射+阻拦+F-35C的成本过大,最终还是选择了以6.5万吨搭载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所以其实滑跃起飞这种方式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不管什么吨位的航空母舰都可以用滑跃起飞甲板以滑跃起飞的方式帮助舰载机升空。虽然整体效率不如弹射器,但是对于没有钱、没有足够工业实力的国家,想要短时间内拥有航空母舰就可以采用滑跃起飞的方式,省时省力省钱。对于有未来大型航母打算的国家,在弹射器技术没有成熟之前,为了应对来自还上的威胁就可以先建造带滑跃起飞甲板的航空母舰,这样可以“应急”,也可以为后来航空母舰发展提供经验。

下面就要说说缺点了,为什么大国拼命发展带弹射器的航空母舰?因为滑跃起飞的带来的效率问题根本无法用上面的有点去掩盖,或者说当大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根本不会为了省几个钱而放弃这种高效的舰载机起飞方式。包括法国的“戴高乐”号中型航空母舰,即便只是4.5万吨、即便自己没有弹射器生产能力,但是法国依旧从美国进口了C-13型弹射器作为自己舰载机起飞的辅助。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存在一个误区,觉得滑跃起飞永远做不到满载,只能轻载起飞。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Su-33重型舰载机在25节甲板风的情况在1、2号105米起飞点实现32.8吨起飞重量安全起飞。而3号195米长起飞点甚至可以做到Su-33超载起飞

而美国海军工程试验中心曾经在2005年测试过E-2C-2000“鹰眼”预警机的滑跃起飞,结论是25节甲板风的前提下,12度滑跃起飞甲板在165米距离上成功起飞,起飞重量24.94吨,离开甲板后可以保证2.5米/秒的爬升率。还有,F-14“雄猫”战斗机也在1982年进行过9度滑跃起飞实验,也就是下图这样。所以对于滑跃起飞甲板完全不能重载起飞是一个错误结论。

滑跃起飞真正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效率问题。

载机方面:不考虑滑跃起飞甲板是否会影响机库,单就飞行甲板停机的问题,滑跃甲板存在一个“曲面”,这就导致滑跃甲板无法停放飞机,这样就等于影响了航空母舰的载机数量。

舰载机起飞:滑跃起飞只能由直通方向完成,也就是说斜角方向无法用于舰载机起飞。而全弹射的航空母舰直通方向和斜角方向都带有弹射器,所以极端条件下舰载机可以由两个方向同时放飞舰载机。就像下图这样同时弹射了2架F/A-18,而另外2条弹射器也已经有舰载机等待放飞。

舰载机着舰:虽然滑跃起飞的方式可以允许舰载机以195米长起飞点升空,但是195米点直接入侵斜角着舰区域,这样就等于舰载机重载起飞时无法进行着舰作业。而1号105米起飞点也和着舰去有所干涉,所以实际上只有2号起飞点可以在着舰时放飞舰载机。但2号起飞点只有105米长,如果甲板风不够就影响舰载机载弹和载油量。虽然美国的“尼米兹”在着舰时也只能工作1号弹射器,但弹射器可以帮助舰载机满载起飞而不是滑跃的轻载起飞。

其实似乎效率问题对航空母舰作战方面影响比较大,大国宁愿忍受高额的花费和漫长的等待也不希望以滑跃起飞作为自己主要的起飞方式,这样滑跃起飞是弊大于利。但小国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想拥有大型航母,但迫于自己的水平也只能发展这种带滑跃甲板的轻型航母。反过来说,其实正是这种简单可靠的滑跃起飞甲板才成就了这些小国的航空母舰梦,像泰国这种国家买大型航母的可能性几乎为0,没有滑跃起飞他们永远都不会碰的到航空母舰。

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究竟有多强?

“福特”级航母强在哪里?我们要从航母的作用来看。就是说“福特”到底能干什么,它在干这些工作时有哪些过人之处。福特级航空母舰全名为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空母舰(GeraldR.Ford-classaircraftcarriers),在其第一艘“福特”号正式定名之前,这一级级航空母舰被称为CVN21未来航母计划,其中“21”指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航母设计。首舰“福特”号于2005年8月11日开工建造,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2017年7月22日服役,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美国海军计划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取代尼米兹级成为美国海军舰队的新骨干。下面介绍一下它的特别之处,我打算重点说它的动力系统(包括电力)和作战指挥系统的强大之处,这也是我们与它的重要差距所在。

一、“福特”号基本性能数据

舰体参数:

长度337米;宽度40.84米(船体)77米(飞行甲板);吃水12.4米;满载排水量112000吨;乘员4,539(船舶、空军和参谋人员);动力系统2×A1B核反应堆,4台汽轮机,功率104兆瓦;续航力食物可储存60天份;航速>30节;舰载机75架各型飞机;

福特号航母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计:1、重新设计的舰体岛式上层建筑和飞行甲板布局;2、新的高效的动力装置;3、新型电力分配结构;4、电磁弹射;5、有源相控阵雷达和F-35舰载机等关键性的舰用高科技;6、给未来的升级改造留下了更多的冗余空间;7、领先两代的战斗能力等等。

二、福特号重新设计的舰体岛式上层建筑和飞行甲板布局

福特号舰体前部采用球鼻舰首、封闭式飞行甲板、直角加斜角式飞行甲板组合,这些看似与前一级的尼米兹号差不多,但它重新设计了飞行甲板,加大了甲板使用面积;上层建筑使用了许多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降低重心降低重量,提高了航母的稳性和使用范围,增强了适航性和战斗力;福特号的直角和斜角飞行甲板末端各设有两具电磁弹射器,两部升降机设在舰体右舷中部,一部升降机设在左舷靠近舰艉的位置上,其布局方面最主要的改良是油料与弹药补给的动线,与以前的尼米兹相比,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危险品补给时的作业强度,不影响别的甲板工作。

美国航母以往的舰岛都拥有两层舰桥,分别供舰长以及航空母舰战斗群指挥官使用;而福特号的舰岛仅设置一层宽广的主舰桥,并在主舰桥靠近舰岛左侧的上方与下方,这是吸取了美国海军多年来累积的操作经验,也降低雷达截面积等。福特号位于右舷的岛形上层建筑位置比尼米兹级更靠舰艉,扩大了飞行甲板的使用面积,动力装置随之后移,轴系缩短,机库面积也增大;同时改进了岛式上层建筑,充分考虑视野、湍流、指挥、飞行控制、各种雷达和通信要求;突出部位使用有关高技术材料和隐身涂料,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强调隐身性。

福特号这么大的航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隐身,那他为什么强调隐身呢?因为现在的反舰导弹都是末端主动雷达制导,这种雷达在发射前就设置了打击目标的回波特点,一个大目标是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最爱。所以福特号也是为了战场生存而加强隐身性能的。

三、福特号新的高效的动力系统和电力分配

福特级的动力系统是核动力,理论上不必考虑续航力问题;电力系统比前一级的尼米兹扩大不少,全舰无论舒适性还是电力保障的可靠性都增强很多。

在核反应堆选用上,福特级选用的是A1B反应堆,是一种新型压水式核子反应堆,这是专门为美国海军设计给福特级航空母舰用的核反应堆。其中,“A1B”几个字母与数字分别代表:A:航空母舰(Aircraftcarrier);1:由负责合约承包商设计的第一代核反应堆堆芯B;:该反应堆的合约承包商为贝泰船用推进公司(BechtelMarinePropulsionCorporation)。关于压水式核子反应堆我也半懂不懂,查了一下:

压水反应堆利用轻水(普通水H2O)作为冷却剂和中子慢化剂。其冷却系统由两个循环回路组成。一回路连接着堆芯和二回路中的蒸汽发生器,回路内压力保持在150个大气压左右,在此压力下可将一回路水加热至约343℃而不沸腾。一回路水在二回路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中将压力约为70个大气压左右的二回路水加热至沸腾(温度约260℃),形成的水蒸气(过滤掉混杂的液态水后)再通过二回路送至汽轮机,推动涡轮发动机运转。在传热管中释放了热能的一回路水以290℃左右的温度回流至堆芯,完成一回路循环。从汽轮机流出的二回路水经冷凝器凝结为液态水后,回流至蒸汽发生器,完成二回路循环。反应堆堆芯位于压力壳内,由排列为方形的燃料组件组成。燃料一般是富集程度(浓缩度)在2%~4.4%的烧结二氧化铀。和沸水反应堆相比,压水堆堆芯体积更小,堆芯的功率密度较大(大型压水堆的堆芯功率密度可达100千瓦/升),压水堆的发电效率约为33%;但由于堆芯中的工作压力和温度都较沸水堆高,因此对反应堆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较沸水堆更高。

新型A1B压水式核子反应堆发电量为尼米兹级3倍,其服役期间更换堆芯的间隔达到了20~25年,而尼米兹每十年就要更换一次;电磁弹射器比传统蒸汽弹射器效率更高,起降次数不受限制;舰员从尼米兹的5,680人减少至4,539人;功率较尼米兹级增加25%以上,供电能力则高达20万千瓦,几乎是尼米兹级(6万4000千瓦)的三倍,能充分供给EMALS所需的电力;由于有充裕的电力,福特级成为第一种所有机房都设有冷气空调的舰艇,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并降低了机房内设备的维修保养需求。

从表面上来看,福特级与尼米兹级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福特级体现的是美国海军“全电舰艇”概念,它全部都用计算机控制,完全采用信息化的数字化电网系统。因为电力系统在分配管理上十分便利,因此尽可能地用其取代原先航母上的蒸汽系统,包括弹射系统与回收系统。因此与尼米兹级存在根本性不同,它揭示着航空母舰乃至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如同以前无畏舰引领军舰建造方向一样,这一点我们要重视并加以研究的。

四、电磁弹射与回收

福特级航母现在已经确认配备电磁弹射系统,虽然中国等其他国家都在拼命研制,但在这个方面,美国走在前头。福特号航母拥有四具弹射器,他们使用的是新研发的电磁弹射器,两具位于舰艏,另外两具位于斜角甲板。传统蒸汽弹射器是将由反应炉制造的大量高压蒸汽储存于汽缸中,使用时用蒸汽推动牵引飞机的弹射梭,以270千米的时速将飞机弹射升空。它最大的问题是能量的巨大损耗和空间的巨大占用。

而福特号的电磁弹射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把弹射范围扩大了,蒸汽弹射器弹射一般不能低于18吨,电磁弹射几乎没有限制,2公斤以上40吨以下皆可,使航母可以搭载不同的飞机。电磁弹射系统反应快捷,准备时间只需十几分钟,福特号采用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的日出动量达到160架次,其高峰出动量可达270架次/日;至于重量与体积,他们分别是蒸汽弹射的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福特号航母使用新型的飞机回收系统AARS(AdvancedAircraftRecoverySystem)来取代传统式的拦阻索。好处就是体积小了不少,拦截效率大了不少。以前传统式的拦阻索由拦截钢缆与液压缓冲机构成,战机回收时,为了减轻重量,没有用完的武器要扔掉,这些新式高精尖武器一方面昂贵得很,另一方面还包含了许多绝密信息;AARS系统则没有这个要求,这是美军下决心在没有完全掌握这项技术时也要提前上舰的原因。

五、有源相控阵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

“福特”号航母采用了双波段雷达设计,舰岛安装八面相控阵雷达,其中下方四面S波段雷达,上方四面X波段雷达。S波段雷达将负责对空中目标的远程警戒,并可以在数据链的配合下,引导航母战斗群中“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标准2/6”远程防空导弹;X波段小雷达主要作为火控雷达,用于引导航母战斗群中护卫舰的中近程防空导弹。八面雷达共用一个信号处理机,简化系统结构,优化系统功能分配这样的“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将会拥有更多的火力通道,同时拦截更多的敌方来袭导弹。

为了符合美国海军未来IT-21联网作战的要求,福特级大量采用先进的侦测、电子战系统以及C4I设备(包括CEC协同接战能力)。舰上的指挥管制中枢是CommonC2System共同作战指挥系统,能整合舰上一切指管通情与武器射控功能。所谓C4ISR是一个军事术语,意为自动化指挥系统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从C3I到C4I再到C4ISR,就是单词的首字母组合,数字表示几个C,C4ISR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

早在197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就曾提出类似CEC的概念构想:高速、高频宽数位资料传输网路,能汇集舰队中多艘舰艇与预警机的雷达并一同运算处理形成高品质的单一战场态势图像,并进行跨平台、跨水平线的交战作业,英文是CooperativeEngagementCapability,即CEC。但由于技术限制,直到1985年,美国国防部正式提出CEC先期概念计划;1994年,CEC正式对外公开。美国的科技研发能力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往往从一个概念开始,分拆开由大学、研究所甚至一些科技公司研发,成功了则有巨大的效益,即使不成功也不会损失什么,还可能带动一些技术的发展。

在1999年,美国海军在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休城号与维克斯堡号进行CEC首次海上发展测试,测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随后也促使美国重新规划CEC与神盾系统的研发整合工作,增加更多战斗系统的整合工作,2009年5月8日,美国成功进行一次SM-6搭配E-2D空中预警机进行的协同交战(CEC)测试,由一架E-2D透过CEC为一枚从另一个平台发射的SM-6进行导控,成功拦截一枚从陆地上飞来的巡航导弹靶。这标志了他们的神盾在试验中使成功的,还是空海协同的成功。

当然,协同交战(CEC)还有许多的问题要克服,但都不是技术上要突破的问题,比如资料后端处理需应付庞大的资料传输量、要透过空中的平台(例如E-2C预警机)来中继信息、体积太过庞大,尤其机载设备体积;等等。但这个系统的强大的能力和作战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如同一个小号的“星球大战”系统,如果用于实在,效能不可估量。

六、舰载机与自卫防御武器

福特号航母上通常搭载8架S-3A/B反潜机,5架E-2C/D空中预警机,6架SH-3G/H或SH-60F直升机,主力舰载机是具备隐身性能的F-35C战机,可达75架。F-35C战机能够以超音速巡航,最大作战半径超过1000千米,可对各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与此同时,航母上还将装备大量无人作战飞机,如X-47B等,既可执行精确打击、海上监视、空中早期预警、战场评估,也可担负支援反潜和抢险救援等任务。据测算,一艘搭载75架舰载机的福特号航母,在3天的作战时间内,每天打击的目标数将达2000个以上。

福特号借鉴赛车比赛中的保障模式,引入了一站式保障概念:在飞行甲板上设置了18个一站式保障区,每个保障区设有两个带舱口盖的保障模块,一个是电源保障模块,设有电缆卷盘和控制按钮,另一个是加油保障欧快,设有加油管路和控制阀门,每个均可单独进行加油、挂弹、维修等作业。着舰的舰载机可在保障区停驻,原位完成所有保障作业,随后滑行至弹射起飞位升空作战。缩短了保障时间,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战时出动率。

福特号航母的防卫武器包括两座改进型“海麻雀”RIM-162导弹八联装发射装置,两座“海拉姆/公羊”RIM-116防空导弹发射器和3座MK15型20毫米6管密集阵火炮等,安装于两舷和舰尾外侧的平台上,若干挺12.7毫米重机枪。此外,还装有诱饵弹发射装置和鱼雷诱饵系统。福特号还计划安装一些新概念武器包括: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

七、领先两代的战斗能力等等

福特号航空母舰建成服役后,将不只是简单地多了一个大型机械化作战平台,而是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对于区域的攻击与防御都能做到真正的一体作战,它的CEC系统保证能做到最优化的攻击和最积极的防御。这些对未来的海上作战将产生巨大影响。

福特号采用更先进的C4ISR系统,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能更全面地支持美军的网络中心战的开展,是未来美国海空网络战的一个中心节点,它不仅集合有航母本身及编队整个系列的新技术和武器装备,而且还将与空、天、陆军的其他新技术、武器装备实现有机“链接”,进而打造更强的战略预警体系和作战网络体系。

福特号航母向世人表明大吨位航空母舰至少在2005年后50年内,依然是“海上霸主”;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海上作战平台,美军在这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尼米兹级航母已经是领先世界各国一代以上的大型航母,福特号航母又领先尼米兹级航母一代,所以福特号航母服役,说明美军最少领先世界各国两代,这是个巨大的优势,确保美国未来50年的海上霸权。

总之,福特级航母现在有很多技术仍在试验和验证阶段,美军对外的信息也不一定准确,但是美国海军的优势地位目前还是很显著的,不过就技术方面来讲,许多国家在某个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必妄自菲薄,而是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与跟踪,立足于自己,抓好我们的海军装备建设。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航母上的人工智能,航母上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