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社保卡余额查询(高碑店社保卡余额查询官网)

瞭望 |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营运印巴航线的“索菲亚”号集装箱货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装卸集装箱(2022年6月15日摄) 李紫恒摄/本刊

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背景下,中国经济行稳以致远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雯静

即将过去的2022年,以一个个重大节点事件,在中国的历史经纬上留下深刻记忆。

这一年,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也是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一年。

一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三季度同比增长3.9%……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走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展现出强大韧性。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权威人士表示,这一重要判断,既是对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也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的精辟概括。

三大特点绘就经济底色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到7月2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再到不久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

一年来,面对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取得来之不易的稳步反弹态势,积极有为的政策部署功不可没。

“与2021年相比,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力度明显加大,财政、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应出尽出,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表示。

聚焦一个“稳”字:政策持续加力稳住经济大盘。

不久前,央行宣布,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二次降准,两次降准共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为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创造了积极条件。

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背景下,中国经济行稳以致远。

今年以来,面对内外形势变化,党中央洞察大局大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大政策协调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谋划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出台。

货币政策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截至1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8%。财政政策方面,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适度超前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截至11月底,两批共7399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一系列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形成合力,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不断巩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的同时,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增长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围绕一个“畅”字:破解堵点痛点,畅通经济循环。

12月14日下午,针对北京地区快递末端服务难题,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的协调调度下,京东从上海、广东、陕西、湖南、福建、四川、云南等地调集的首批1000余名快递员陆续抵京,定向增援畅通末端配送。

快递员的跨省奔忙,是经济政策注重畅通的直接体现。

围绕一个“畅”字,今年的经济政策注重对接好供给与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促进消费恢复、鼓励新型消费;注重维护好产业链上游与下游通畅,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保障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运行;注重打造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性城市群发展。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意见的出台不仅是今年深化市场改革的重头戏,更长远看,乃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性制度保障,将对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深层次支持。

注重一个“准”字:精准发力,提高政策实效。

在上海,知名小吃“小杨生煎”收到了减税“红包”。该企业总经理杨利朋介绍,相关政策出台后,上海市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送政策上门,上海朋利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及旗下小杨生煎企业管理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共收到留抵退税2000多万元,大大缓解企业支付供应商货款等资金压力。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面临风险挑战,成为受影响较大、经营存在困难的群体。

为此,从中央到地方,推动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为企业减负担加活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过4万亿元。

地方层面也纷纷加力:北京推出助企纾困12条、深圳推出惠企纾困30条、上海连续出台三轮助企纾困政策、河南省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

政策精准滴灌下,中小企业经营数据转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9月,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降幅较1~8月分别收窄0.2和2.7个百分点。

张立群认为,今年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随着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会进一步明确。

四大亮点凸显经济韧性

回顾2022年的中国经济运行,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坚定有力,一系列亮点既是保障中国经济韧性的动力,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粮食安全更有底气。

河北省高碑店,一辆辆装满玉米的卡车排起长队。种粮大户祖士永说:“今年收成好,平均一亩地收获1500斤。收购价比去年高,每斤涨了一毛钱。”

从广大农民的笑脸中,感受到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总和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创下新高。这也是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今年我国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粮豆轮作规模。夏收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均实现增长,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呈稳产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在极端天气、国际粮价波动等影响下,粮食再度喜获丰收体现出我国粮食政策发挥积极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出成效,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投入发挥重要作用,技术管护及品种改良有效保证粮食安全、500亿元农资补贴,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实体经济呈现景气。

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台新能源车正式下线。据了解,比亚迪从第1台新能源车下线到1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花费13年;从100万台到200万台用时1年;200万台到300万台仅用时半年。

比亚迪的速度,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也代表着中国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

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供给、培育3000家左右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

沿着政策轨迹,亮眼答卷跃然纸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分门类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5%、6.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6、2.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5%、33.7%。

张立群表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实际上也蕴含了巨大的产业结构变动潜能。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只是我国众多经济增长点的其中之一。

——数字经济提升活力。

在福建省南安市的九牧高端灯塔工厂,车间所有机械设备均由5G应用控制,实现产线人机协同,生产效率提高了26%;在2022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区,手机、手环、衣服、手套都可成为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媒介……

当下,数字技术的发展让生产、生活变得更加智慧。

连续多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今年发展势头依旧强劲。《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指出,截至今年6月,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55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数字政府效能大幅提升。

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球处于大规模数字化转型时代,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正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将为全球复苏注入新动力。

——对外开放展现大气。

永恒铅笔、垂直农场、脑电波定制香水……第五届进博会再次见证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持续向世界传达开放共赢的发展理念。

今年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实施多项对外开放举措,更注重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RCEP等区域经贸合作、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支持保订单拓市场、打造外贸新业态。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今年外贸进出口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海关总署和商务部数据显示,1~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前10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089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受访专家表示,外资持续流入,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市场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表示,一系列数据展现出我国外贸稳中提质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明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

2022年12月9日,一架搭载江苏苏州商务经贸团近190人的包机抵达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的生产样品,将赴欧洲多地开展订单洽谈和招商活动。

近日,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抢抓机遇,出海招商。

“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权威人士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基数效应也将对明年经济数据形成一定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

受访专家的普遍看法是,明年稳经济的关键是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要求,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专家们表示,从潜力来看,一方面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这将为促进以生产、投资和消费为代表的内循环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提级阶段,这也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地区、产业之间仍存差距,而差距就是潜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认为,2023年内需反弹和复苏的确定性越来越强,中国经济动力将从原来的“基础设施+房地产+外向型经济”拉动,更多转向“科技+消费”双轮驱动。

在受访专家看来,明年消费领域的机遇主要是:绿色消费、跨境电商、乡村升级类消费、新场景消费、汽车消费和服务消费等。投资方面的重点则在于补齐能源、水利、物流等短板;系统布局新基建;制造业和乡村振兴领域投资。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从八方面做出部署。周景彤表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聚焦扩大内需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短期内稳增长、稳就业的需要,更是中长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战略举措。

——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明确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在专家们看来,此举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也能够释放更多内需,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周景彤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力点,一是引导和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二是通过鼓励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三是通过技改投资、税费补贴和金融支持等,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四是补齐经济运行薄弱领域,确保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等供应安全。

——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每年新设市场主体超过2800万户,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是稳经济、稳就业的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周景彤说,中央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就是要一以贯之,强调党和国家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以更好地发挥民企在解决就业、拉动增长、活跃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议从不同角度提到了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举措,这意味着明年我国会更加重视民间投资的作用。这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爱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王军说。

观大势,看优势。2022年,中国经济的答卷来之不易。放眼新的一年,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把中国经济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大船一定能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高碑店社保卡余额查询(高碑店社保卡余额查询官网)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