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翔宇疏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翔宇港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城河同生 兴衰与共——探寻大运河淮安区段的前世今生

乘有轨电车沿翔宇大道向淮安区而行,有一站,名为“古末口”,诉说着淮安区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历史。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其北端在淮安区(今位于新安医院东)与淮河连接起来。邗沟入淮之处被人称为末口。

邗沟作为大运河的滥觞,让末口之地成为大运河的起源地之一,开启了淮安古城漫长的历史。2500年来,淮安古城历经风云变化,数度兴衰,几度辉煌。在大运河的孕育与滋润下,淮安区焕发新的绚丽光彩,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运河传奇。

与大运河同生共长

“今天的翔宇大道淮安区段曾是古淮河河道。”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外聘教授、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祁宏感叹沧海桑田。明代万历以前,古淮河由清江浦向东南转个大湾(即山阳湾),流经山阳县(今淮安区)城北。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开凿邗沟,把扬州与淮安之间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联起来。邗沟从扬州附近引来长江水,经今扬州市的高邮、宝应等地,在淮安区北的末口与淮河连接起来。末口由于地处要津,逐渐形成聚落,人称北辰坊,又称北辰镇。经过秦及汉初的发展,北辰镇迅速繁荣,为此后建立郡县奠定了基础。

在位于淮安区的吴承恩故居里,主堂屋上高悬“射阳簃”匾额。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出生地为号,因淮安在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吴承恩才以“射阳居士”为号。东晋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于此置山阳郡、山阳县。

隋朝为南下灭南陈运兵运粮,于开皇七年(587年)疏浚邗沟。此后,隋朝为了加强东都洛阳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又对邗沟进行拓宽疏浚,同时开通永济河、通济河与江南河,使其同邗沟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中国东部水路交通线——隋运河。唐宋时期,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格局和走向都变化不大。位于末口的山阳县为楚州治所,有运河之便利,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白居易曾写诗夸赞楚州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祁宏甚至认为,隋运河开通之后,淮安一度成为国内一线城市。当时的商税记载有力支撑了他的观点。“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楚州的商税在全国名列第三,仅次于开封、杭州。”祁宏说。

宋金战争,给楚州带来灭顶之灾,经济凋敝,人口下降,由此衰落。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山阳县改为淮安县。

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不久就在山东境内开凿了会通河,北通卫河,南接泗水、黄河,从根本上改变了淮河以北大运河的格局和走向,形成北京到杭州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至此,淮安成为极少数完整见证了邗沟肇始、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的城市之一。“淮安就像一个轴,其北段的大运河在不断地摆动,但作为轴的淮安始终岿然不动,真正的‘枢纽范’。”祁宏说。

元代以海运为主,没有将运河功能全部发挥出来。自1415年起,明朝政府下令停止海运,大运河成为国家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淮安被激活为大运河上重要的转运中心,商贾云集,贸易兴盛,繁华无比。清廷于1686年至1688年在宿迁和淮安间开凿了中运河后,降低了借道黄河行船带来的危险,淮安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淮安人口一度超过50万,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见证漕运千年兴衰

位于淮安古城中心的总督漕运公署遗址遗产区,是现存最重要的国家漕运管理机构遗址。漕运,给淮安区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迹。

用今天的话来说,漕运就是利用水路(河道或海路)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和其他物资,调运到首都以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开支和民食调配的专门运输体系。

隋运河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与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成为庞大的漕运航线,从此漕运进入大运河时代,促使包括淮安在内的运河沿线城市日趋繁荣。北宋时,楚州等地设有转运仓,各种物资由漕运机关统一组织运往开封。

明清两代,漕运进入鼎盛时期。淮安位于大运河中段,黄淮交汇的地方,是整个漕运的关键之所,每年南方各省近万艘漕船鱼贯过淮。国家在淮安设立总督漕运公署,管理天下漕运事务450余年,为南粮北运贡献至伟。

“在明清时候,由于黄河泛滥,淮安的土地大量盐碱化,所以很多淮安当地人吃的粮食也是靠运河从南方运过来的。至今淮安区方言还有‘混吃漕粮’一说。”祁宏说,除了转运漕粮,淮安还消费了一部分漕粮。

据《山阳县志》记载:“凡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艘,衔属而至山阳(今淮安区),沿运河北运,虽山东、河南粮艘不经淮安板闸,亦皆遥禀戒约,故漕运通七省,而山阳实咽喉要地也。”位于旧时淮安府山阳县西北的板闸镇,曾因淮安钞关的设立而闻名于明清时期。

明宣德年间,中央政府始在板闸设立钞关,对通过淮安段运河的一切货物征税。因地理位置的独特,税源十分充足,每年数以万计的漕船超额夹带要收税,南货北上、北货南下要收税,皖豫产品东下分流也要在此纳税,故税银收取天下第一。据记载,最多一年可收七百余万两税银。

淮安钞关也给淮安百姓带来了“实惠”。《淮关小志》有诗云:“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又还。”说的是板闸当地百姓,大多吃的是过关之饭。另外,批检的货物也由当地人搬运,这笔费用也不在少数,以致板闸人家,就是做奴婢的生活都很殷实。

淮安因漕而盛,也因漕而衰。1855年,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口,夺大清河改道山东境内入海,不仅影响了大运河航道,还造成了运道补水不足。清廷采取了很多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漕运逐渐停止。再加上1912年通车的津浦铁路不经淮安,最终使得淮安在失去运河的优势扶持后,又没有铁路的加持,商业繁景不再,人口逐渐减少,地位一落千丈,一度黯然失色。

借“运”复兴城市梦想

三月的淮安,处处呈现出一派春来催人勤的景象。位于淮安区城南的“水上立交”——横跨在淮河入海水道之上的京杭大运河航槽,船只繁忙穿梭。

一条大运河连接古今,曾经给淮安区带来繁荣和富饶,如今又成为城市发展和复兴的一个支撑。

近年来,淮安区积极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部署要求,依托里运河、大运河自然资源禀赋,全面推进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全力打造运河绿色生态廊道。

从“水上立交”沿大运河向北,汇行广场曾经的老旧厂房、职工宿舍和船坞被拆除,堆放的石灰、砂石等被清理,如今这里春花烂漫,绿树成荫,宛若世外桃源;在大运河和里运河交汇处,一座融合楚汉文化和现代建筑元素的灯塔,成为淮安新地标;黄码大桥至井神盐化的大运河左岸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同样旧貌换新颜,彩色步道曲折委婉,树木繁茂,绿草如茵……

“大运河涵养着文化自信,从大运河中我们能汲取进取的精神力量,实现淮安城市复兴梦想也必须抓住大运河。”祁宏感慨道。

目前,淮安市系统谋划推进的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点睛之笔。2022年新春伊始,淮安区以虎虎生威的气势、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的精神,全面掀起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建设攻坚热潮。

据了解,淮安区将做优“水环境”,持续推进大运河绿色航运综合整治。开工建设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加快推进吴鞠通中医馆等一批名人故居、古民居,以及勺湖草堂等一批遗址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思路,努力将运河沿线打造成具有经济、旅游、富民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长廊。大力推进国联公园社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里运河文化长廊核心节点功能,努力打造彰显城市现代风貌、水韵之美的淮安区“外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明富庶、市井繁华、风光旖旎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正在淮安区次第展开。

融媒体记者:刘权 秦艳艳

融媒体编辑:童淮玉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江苏翔宇疏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翔宇港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